研究壽山石近代史會發現,壽山石價格整體來看還是處于平穩上漲的過程,并未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。也許有人會反駁我的觀點:“過去芙蓉五年漲十倍,田黃漲價更是離譜,這怎么能算平穩上漲呢?”問這種問題的人可能從未考慮過,這十年間中國的人民幣的投放量也是成倍增長。2000年時,我國廣義貨幣(M2)約為13萬億元,至2008年還未達到50萬億元,但近五年大幅增長,2012年已達97.4萬億元。十多年里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6倍。從如上數據可以看出,剔除通脹后,壽山石并沒有漲幅過大。
在2013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中,曾梵志《最后的晚餐》拍出 1.8 億港元(約合 1.42 億元人民幣)的成交價,刷新了亞洲當代藝術品紀錄;與此同時,趙無極等其他十位藝術家作品也創下新的拍賣紀錄。事隔不到二個月,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近現代書畫夜場中,黃胄的作品《歡騰的草原》經過35輪競價最終以1.288億元人民幣成交,刷新黃胄作品個人拍賣紀錄,成為2013年北京拍賣季中第一件過億拍品。
我們將目光回到壽山石拍場,縱觀各大拍場,破拍賣會單件作品成交紀錄者,無一不是田黃類。芙蓉是壽山石的品種大戶,她的表現能代表非田黃類的水平。2013 年嘉德秋拍,林亨云作巧色芙蓉石熊方章成交201.25萬,這才打破了芙蓉石的成交紀錄。對比書畫類,我們可以發現,材質上可以忽略不計的她們,輕而易舉 地擊敗了壽山石作品。而壽山石卻常常以材質取勝,鮮有普通材質作品拍出天價的案例。于是乎,在壽山石整體上處于低位盤整的今天,有巨大的發展空間,只要解 決工藝發展的問題,就具備厚積薄發的力量。
未來壽山石價格的波動與下面幾個方面有關:
1、經濟泡沫面臨破裂的風險
2、壽山石藝術品需要補帳
3、資源處于枯竭狀態
除了如上所述外,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局并未改變,目前中國的經濟處于轉型的陣痛中,陣痛之后藝術品的發展后勁還會是十分強勁的。我們當然不希望藝術品的發展以經濟泡沫破裂的代價為基礎,但在資源枯竭的狀態下,能通過提高單位產值來解決困難。
如果說2013年之前市場是資源帶動型的,那么2013年之后的市場相信會是藝術趨動型。是的,藝術的注入才是壽山石渙發生機的根本,它將會帶給我們無限上漲的空間!